热搜:

推进城市大脑建设 为全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浙江样板”

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日期:2019-07-10      浏览次数:2095次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发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决策部署,稳步有序推进浙江省“城市大脑”建设应用工作,近日,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经信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浙江省“城市大脑”建设应用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城市大脑”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支撑经济、社会、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开放式智能运营平台,是数字浙江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综合应用工具。

《行动方案》要求到2022年,全省各设区市“城市大脑”通用平台基本建成,信息孤岛基本消除,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基于人工智能的感知、分析、决策能力取得突破,自主可控的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整体运行的数字映射基本得以实时呈现,形成一批基于“城市大脑”的特色应用,并在交通、平安、城市管理、经济、健康、环保、文旅等领域实现综合应用,“城市大脑”应用成效显现,“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各设区市“城市大脑”应用成效凸显,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整体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处置,公共资源高效调配,城市运营效率大幅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技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城市大脑”建设与应用提供“浙江样板”。

推动“城市大脑”

通用平台建设

基于政府数字化转型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城市大脑”通用平台,构建以逻辑架构、技术支撑、数据资源、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应用服务、运营支撑等为主要内容的总体框架,推动政企数据双向对接与开放,不断接入、叠加、升级行业应用,支撑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应用。其中,须重点加强“城市大脑”通用平台5大基础能力建设。

计算能力:为“城市大脑”提供足够的弹性计算,支持全量城市多源异构数据即时连接、调度、处理,通过统一计算平台连接城市各类系统,实现在线和全局协同。

数据资源整合能力:为“城市大脑”提供全面的数据归集治理、资源目录管理、数据交换共享、数据深度挖掘、关联关系分析、安全运营能力,将多源城市数据整合成标准、稳定、纯净、高效的高价值密度数据资源,支撑上层数据智能应用。

算法服务能力:为“城市大脑”提供坚实的人工智能基础,支持多种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和算法组件及一体化算法管理,支持人工智能语音开放算法服务以及视觉技术服务等。

物联感知汇聚能力:为“城市大脑”提供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感知终端管控服务,支撑不同感知终端间的数据汇聚、快速交换和共享应用,实现对公用基础设施以及重点行业基础设施的协同化感知、精准化控制和一体化管理。

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为“城市大脑”提供纵深信息安全保障,推动网络信息安全与“城市大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集成电子认证、数据加密、安全检测、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灾难备份等安全技术与措施,建立涵盖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销毁等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城市大脑”

支撑体系建设

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深化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建设,统筹规划建设云基础设施,搭建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元普惠计算设施。建设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公民身份证为基础的信用标识,加强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加强标准规范支撑。推动“城市大脑”在项目设计、数据资源、安全保障、基础设施、重点应用、项目管理中的标准规范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大脑”建设、管理、评估、运维等标准规范体系。

加强技术产业支撑。以“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加强各类计算框架技术的部署应用,推动语音技术、视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充分发挥知识发现、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在城市复杂场景中的作用。依托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工程、平台、项目等建设扩大“城市大脑”市场需求,引导ICT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发展数字产业,推进“城市大脑”产业生态圈发展,带动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开发工具等基础软件,以及关键芯片、器件、模组、智能终端等硬件发展,加快培育网络安全、区块链、数字创意等新业态。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领域形成一批面向城市的典型创新成果和行业解决方案,培育一批引领型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开展“城市大脑”技术研究与输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服务能力。

基于“城市大脑”

通用平台的重点应用

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政府运行6大领域,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8+13”等重大应用全省贯通、横向互联,逐步实现政府履职数字化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贯通。加快建设掌上办公之省、掌上办事之省,优化和推广“浙里办”、“浙政钉”,大力推进“一证通办”,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开通网上办。加快建设统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完善531X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成全省一体化的“互联网+监管”体系。

● “城市大脑”交通应用

基于“城市大脑”通用平台,整合吸收、迁移升级原有智慧交通建设成果,加强涉及交通的多部门信息归集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作用,推动实现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升交通通勤效率,构建有序的城市交通环境。开展实时数据分析、深度学习、交通仿真、复杂环境感知、车辆特征智能识别与跟踪、智能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在城市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资源分配、城市交通治堵、车流监控疏导、驾驶行为监测、信号灯配时、停车诱导、特殊车辆管理、紧急救援、车联网、智能出行规划等领域应用,构建车、路、人等交通要素无缝连接的智能城市交通体系。

● “城市大脑”平安应用

基于“城市大脑”通用平台,整合吸收、迁移升级原有智慧安防建设成果,深化推动“雪亮工程”等建设,加快以视频资源“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全面智能”为核心的平安系统特色应用。强化公安、建设、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数据的有效采集和安全共享。推广智能感知与分析技术在社会治安、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等场景的部署应用,实现智能预测预警,实时精准推送灾害信息、处置建议、资源调度方案,形成各方联动应急机制,提升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和实战效能。

● “城市大脑”城管应用

基于“城市大脑”通用平台,整合吸收、迁移升级原有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成果,迭代优化感知、分析、指挥、服务、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运用图像与视频精准识别、城市环境特征识别、智能感知、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城市管理自主操控,完善“泛在感知、多维研判、扁平指挥、高效处置”为核心的“城市大脑”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推进统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在城市管理中的高效联动支持,推动城市综合执法办案过程数字化记录,优化重塑已有城市管理业务分散的格局。完善物联传感、智能预测在市容秩序监管、市政管网管理、建筑能耗监控、河道监管、垃圾分类监管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市容环境、市政公用设施等城市管理资源的共享联动。通过大数据智能计算,预测预防潜在矛盾隐患,及时、精准、高效解决城市运行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社会化与可持续发展。

● “城市大脑”经济应用

基于“城市大脑”通用平台,开展经济系统特色应用,接入全省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整合宏观经济数据、产业数据、企业数据和相应城市地理数据,导入经济分析模型,从经济发展、产业变迁、企业表现等多方面展示区域经济态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影响因素,辅助政府落地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改革发展政策,协助企业根据经济敏感点和产业新动向发展核心竞争力。打造统一的企业综合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企业的统一画像。实施有针对性的企业帮扶政策,扶持和帮助重点企业,发掘高潜力企业,有效监测预警企业风险和行业风险。综合分析企业上下游和供应链关系,推动精准招商。

● “城市大脑”健康应用

基于“城市大脑”通用平台,整合吸收、迁移升级原有智慧健康建设成果,改造提升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健康系统特色应用,推动区域医疗健康数据整合和共享,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医保、医药、卫生等相关领域数据的融合应用,开展智能医疗综合诊断和个性化医疗服务,构建全面健康应用,推动居家养老助残全覆盖。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及智能医疗设备在医药监管、流行病监测防控、健康管理、体质监测、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提升公共卫生智能化服务水平。加强“城市大脑”健康系统与各级诊疗、急救平台的联通,形成指挥灵敏、反应迅速、运行高效、衔接有序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服务救治体系。

● “城市大脑”环保应用

基于“城市大脑”通用平台,整合吸收、迁移升级原有智慧环保建设成果,加快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布局,加强对水、土、气、噪声、辐射等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的覆盖与感知,加强涉及环保的多部门信息归集共享,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体系,推动一体化的环保系统特色应用,融合接入省生态环境协同管理系统。通过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生态环境质量、水质与水域变化、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承载力等数据,强化经济社会、基础地理、气象水文和互联网等数据资源融合利用与信息服务,实现环境监管精准化、环境决策科学化。

● “城市大脑”文旅应用

基于“城市大脑”通用平台,整合吸收、迁移升级原有智慧旅游建设成果,加强涉及旅游的多部门信息归集共享,推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相关数据的综合集成,建设文旅系统特色应用,整合接入全省文化和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结合人流、车流、消费等多方面的数据,基于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实时数据分析,动态掌握全域旅游的即时状态,并提供预测预警。加强与交通系统、城管系统和平安系统等实时交互,强化对人流走向、停留时间、旅游目的、酒店宿客等内容分析,利用AR、VR等技术开发建设虚拟旅游,全面提升文旅行业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体验水平。通过城市旅游舆情分析,实现旅游事件类型识别、舆情区域识别、情感分析、媒体分析、疑似风险事件等内容的全网全渠道监测。

● “城市大脑”未来社区应用

围绕便捷、高效、安全的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推进数字未来社区建设,促进社区服务一体化、社区管理智能化、社区生活人本化,构建丰富多彩的为民服务社区应用场景。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为重点,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数据驱动的社区服务和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化未来社区示范试点建设。依托“城市大脑”,打通涉民社区服务系统和数据,鼓励将健康、教育、安防、政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汇聚并引入社区接入家庭,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综合服务。

● “城市大脑”其他应用

基于“城市大脑”通用平台,不断创新、开发、完善、迭代各类特色应用,探索智慧电网、智慧商贸、智慧海洋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有序推进其他行业系统接入及提升,最终实现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全覆盖。在典型应用的基础上,着眼城市建设和管理,以解决城市运行问题为牵引,综合“城市大脑”通用平台的智能计算和数据资源,支撑经济运行分析、应急指挥调度、资源配置优化等跨领域、跨行业的超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