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当前位置:业务交流 >> 信息化建设(业务) >> 正文

宜昌市城建档案馆引进国际标准体系 促进管理提档升级

信息来源:宜昌市城建档案馆      发布日期:2014-11-07      浏览次数:1882次
[内容提要] 宜昌市城建档案馆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素质化、品牌化建设,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构建新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促进了内部管理提档升级。
[关键词]  ISO9001;国际标准体系;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
 
    服务城市建设是城建档案管理的永恒主题,优质、高效服务是城建档案工作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建设省域副中心和特大城市步伐的加快,宜昌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工程量和城建档案量成倍翻番增长,我馆档案管理人少事多、超负荷运转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传统城建档案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我们积极汲取现代管理经验,引进国际一流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全力推进我馆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素质化、品牌化建设,构建新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促进了内部管理提档升级。目前,我馆馆藏已超过11万卷,成为“国家一级城建档案馆”,并先后获得“全国城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全省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青年文明号”和“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推进规范化建设,定岗定责理顺管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组织,确保管理渠道畅通。我们严格对照标准要求,持续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认真研究城建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现实及潜在需求,加大对内部各岗位、各环节、各流程的梳理和设置。我们坚持“精简效能、以事定岗、一岗多责、人岗相宜、岗位间工作量相宜”的原则,在理清职责、对现有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定岗定责说明书》。通过明确岗位职责、主动公示接受监督、定期述岗述职,有效理顺了管理,避免了内耗,解决了过去职责不清、部门及岗位间相互扯皮、人浮于事、协调不畅等问题,激发了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了凝聚力和执行力。
 
    二、推进精细化建设,细化标准量化考核。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特别重视内部质量考核。我们根据这一要求,完善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手册、台账记录四大体系,对各个科室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对业务工作流程、内部审核、政务公开、会务接待、文件管理、信息管理、工作质量检查、人力资源管理、台账记录等18个项目制定规范程序文件,规范和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在定岗定责和推行科室目标考核责任制的同时,出台了《城建档案馆工作考核实施细则》,成立考核领导小组,以科室为单位,对岗位工作人员实行量化考核。改变过去听汇报、凭印象的粗放考核模式,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考核。对干部职工每月工作从组织纪律、廉政建设、工作作风、日常管理、工作实绩五个方面进行百分制量化打分,配套激励惩戒机制,严格奖惩到人,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构建了和谐劳动环境,促进了馆风馆貌的持续好转。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服务手段。
 
    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管理手段、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我们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大力开展档案资源数字化,实施城建档案利用在线化,提高了管理成效。一是建设“三网三库”。构建了单位门户因特网、内部办公局域网、外联对接上宜昌公务办公网的三大网络体系,建立了城建档案目录数据库、原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三大数据库,形成了“三网三库”并进的局面,为全市城建档案联网、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二是实时化、网络化、同步化管理城建档案。依托宜昌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建设,积极推进了档案管理子系统建设,使档案管理子系统与其它委属单位的10个子系统间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实时传递、共联共享,形成联动管理、合力管理局面,为提前介入档案管理、提高竣工档案资料完整性和真实性奠定了基础,有效保证档案管理与工程进展同步开展。同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等程序控制,还能有效避免档案资料员“走穴”、“远程遥控”及人情执法等现象,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实行无纸化办公。结合全市推进无纸化办公的统一安排,制定了《宜昌市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档案计算机检索、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网上接收,有效促进了效能型、节约型单位建设。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等,目前我馆已逐步成为市住建委系统电子文件数据的备份基地和全市具有基础性地位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库,并获市编委批准加挂了“宜昌市建设信息中心”牌子。

    四、推进品牌化建设,提升单位整体形象。
 
    品牌形象建设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要求。为规范单位品牌形象管理,进一步获得社会认同感,提升我馆对外形象,我馆推进单位VI形象识别等对外表达系统建设。该系统通过对专用文体、室内设计与陈设及办公用品等大量视觉实物进行统一设计和布局。将单位形象标识运用在名片、信封、信纸、员工识别卡、工作简报、笔记本、新年贺卡、手提袋、文件袋等实物上,使各位职工、各个环节、各项办公用品等成为宣传和展示单位形象的载体,提高单位形象的社会感知度与认可度。在今年4月举办的省城建档案声像档案研修班上,我馆正式启用手提袋、笔记本、纸杯等配套标识实物,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VI形象识别系统已越来越成为我馆向社会各领域全方位传达城建档案文化特质、服务内容、服务精神的有效载体。

    五、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发掘档案文化价值。

    档案资源一直藏在深闺,档案工作一直处于幕后,默默无闻。如何走出深深宅院,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和服务社会,我们在不懈地探索,为社会、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食粮。一是在《三峡商报》开办《旧影宜昌》专栏,每周一期。该栏目发掘出记录宜昌旧影的历史照片,展示往昔宜昌的人、事、物、景,传承城市文脉和文化,共23期。二是为纪念“国际档案日”,举办“追寻宜昌记忆、展望大城梦想”展览,共10幅,分“历史脚步”、“奋进足迹”和“未来梦想”三部分,照片47张。通过展览,各界人士零距离了解珍品档案,通过档案直观了解宜昌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三是出版《兰台春秋》画册。画册由关爱篇、见证篇、馆建篇等部分组成,通过照片、文字以及图表,记录了城建档案事业应改革开放的机缘而生,伴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而行的30年的变迁。四是与西陵区委宣传部联合举办《首善西陵,大美宜昌》摄影大赛,用镜头赞美宜昌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和宜昌人的精神面貌。五是纪念“九一八事变”82周年之际,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出版《日寇在宜昌》一书,这是一部本地域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也是一部珍贵史料。这些都是在文明创建中把握档案馆文化属性,挖掘档案文化内涵,大兴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

    六、推进素质化建设,夯实人才队伍支撑。
 
    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是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们积极通过整合岗位人员配置、多岗位多平台锻炼、邀请北大知名教授授课、开展技术大比武、鼓励参加学术活动等,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比如,我们积极发挥城建档案服务现实发展的作用和价值,主创了大型画册《我们的家园》、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创建宣传片等一系列作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业务骨干。目前,我馆在岗的19名干部职工中,有正高职1名、副高职6名、中级职称10名,全日制研究生2名,1名同志被住建部授予“全国城乡建设档案行业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典型个人”。近年来,我们先后在《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中国档案》、《城建档案》、《武汉大学学报》、《湖北城建档案》等数十种刊物上发表文章100多篇,荣获建设部等组织的论文评比奖项50人次。仅2013年9月,在“全省第三次城建档案优秀论文、编研成果和电视专题片评审会”上,我们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3名,编研成果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3名,电视专题片二等奖1名、优秀奖1名。参评数量、获奖名额和等次均仅次于武汉市馆,名列全省前茅。
 
    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2012年底,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正式发文,给我馆颁发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这标志着我馆经过艰苦努力及各项严格考核,在各个环节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顺利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范化服务又上一个台阶,质量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我馆在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向内部管理要效益的经验在“湖北省城建档案馆库建设现场会”上交流;稍后住建部在《城建档案》杂志上发表,并编发专题简报向全国住建系统推广。北京、南京、吉林、常德和襄阳等省内外同行前来交流。《三峡日报》、《三峡晚报》和政府网站做了广泛宣传。尽管如此,但我们觉得完美所取得的成就还是微不足道的,与先进城市、先进单位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将以宜昌“特大城市建设”这一宏伟蓝图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持续提升宜昌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努力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