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飞赴北京。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郭乃硕今年携十余份建议上会,这已经是郭乃硕履职的第3个年头。3年来,他累计提交的建议近40件。“写建议反映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给老百姓捎话、代言就是我们的职责。”郭乃硕说,“人大代表要敢说敢做、多接地气。”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郭乃硕共带来了十余份建议,其中已经有八份建议形成纸面材料,涉及村村通公路养护、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予以普查、构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等多个领域的民生问题。
今年特别关注我国市政管网共同沟建设
在众多民生问题中,郭乃硕还特别关注了关于推进我国市政管网共同沟建设的话题。
郭乃硕介绍说,所谓“共同沟”,也称地下综合管廊,能有效避免传统直埋式管线存在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城市发展与市政建设之间的矛盾,避免道路多次开挖的麻烦和费用,为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理体系。
郭乃硕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共同沟”有诸多优势,但由于集中在一起的管线较多,“共同沟”的工程规划、施工和管理,以及安全等都具有复杂性和难度。“‘共同 沟’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牵一发动全身,由于它投资大,影响的空间和时间跨度也大,必须全面和长远地进行统筹规划,使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形成有机关系。” 郭乃硕说。
建议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 ‘共同沟’规划应该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个方面。尤其在进行新城开发时,要强制进行‘共同沟’先期规划,‘共同沟’的规划既要符合 市政管线的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市政管线服务城市的功能,又要符合城市的总体发展要求。”郭乃硕建议,要从城市准公共品视角看待“共同沟”的建设,资金投入 以政府投资为主,确保政府对“共同沟”的控制权。
“ ‘共同沟’牵涉的管线管理单位众多,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作为依据。”郭乃硕说,当前应针对我国现已颁布的地方性“共同沟”法规所体现的不 足,建立国家级的“共同沟”法律规范。同时,还应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我国目前尚未有“共同沟”技术方面较为全面的规范标准,应针对每个城市自身的特点,因 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的“共同沟”技术标准,从而推动“共同沟”在我国的推广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