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地下管线 >> 正文

广州:将建地下管线智能管理平台 实现多部门共享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5-05-18      浏览次数:1152次
     近日,广州BRT夏园站燃气管道一个月内两次被顶穿,再次引发公众对城市地下管线管理问题的关注。记者从广东省地下管线普查与监控技术研讨会上获悉,广州将建设地下管线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用先进技术管住“地下群龙”,减少类似事件发生。
    地下管道维护不善,给广州街坊带来不少烦恼,记者梳理近年来地下管道“事故”发现,主要原因有3种,一种是意外,如地陷等;二是误伤,如管线实际路线与图纸不一样;三是野蛮施工等人为因素,而这又与地下管道未向社会公布有一定关系。
    今年1月14日,科韵路路面坍塌,市政部门很快回填了路面。但到2月中旬,这一块又重新围蔽,黄埔大道东行转科韵路南行方向一条匝道被暂停使用。
    究其原因,市净水公司向本报记者表示,是因为1月14日坍塌时,科韵路污水管出现堵塞情况,并不断加剧,疑为路面回填导致污水管道受损,所以需要施工。
    对此,有街坊就质疑,若在发生坍塌之后,第一时间通过共享数据查明坍塌区域的管线情况,并验明“健康”程度,再以此为依据确定施工回填方案,也许就能避免该路段的重复开挖。
    同样受到关注的是,黄埔区黄埔东路BRT夏园站地下的天然气管道,20天内被顶穿两次。第一次是4月23日,在污水工程施工单位顶管作业过程中,顶穿D529燃气主干管。第二次是5月13日,地铁施工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施工时导致D529燃气管道受损。
    施工方一负责人称,施工前已按照广州市道路扩建工程办公室提供的管道图纸查看具体位置,并利用设备探明位置。然而,实际位置并非如图中坐标所示,导致施工时发生“误伤”。

    未来:建智能平台 多部门共享

    记者从广东省地下管线普查与监控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广州市地下管线智能化工程已经立项,由市国土规划委牵头,市住建委和相关管线权属单位参与,提出了具 有广州特色的“2、6、1”模式。“2”是指两大平台: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和管线档案管理平台;“6”是指六大专业管线管理系统的框架和接口;“1”是指 一套制度,统一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
    参与这一项目研发工作的李天兵告诉记者:“实际上,广州有数字市政管理平台,也包括有地下管线的内容,但后来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系统被拆分。本次新的平 台建设更强调数字化、智能化,过去许多纸质数据被电子数据化;而且会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新技术,提高地下管线数据的运用范围;此外还强调各部门数据的共 建共享。”
    李天兵举例说,一项自来水公司的施工工程开始前,可以在相关部门许可下,在平台上查询工程范围内所有供水管网和其他管线的信息,这在过去很难做得到。(杜娟 刘幸)